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铜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铜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金川科技创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时间:2014-11-12 星期三 来源:中华铜业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copper365.com


  来金川集团的人,大多要参观金川科技馆。在这个馆里,陈列着五花八门的奖状、奖章与奖杯,其中因金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而折桂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奖杯,解说员最乐于将其介绍给客人。
  因为,它最能反映金川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的实践及其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解说员还会讲2012年金川两项科技成果同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事。来这里参观,能够充分感受到“科技创新是金川传家宝”、“金川发展史是一部科技进步史”等表述的内涵。
  创业时期 自力更生抓科技创新
  谈金川,绕不开镍。
  镍,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拿着73吨小麦和15吨对虾去兑换1吨进口镍,这是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中国的真实故事。因其稀缺、重要,镍一度成为凭票供应的金属产品。
  对于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且被定性为“贫镍国”的新中国来说,寻找镍矿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
  1958年发现金川镍矿,点燃了中国镍工业的希望。这一发现即刻牵动了中国高层的目光,决策层把关注迅速投向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建设大军、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从四面八方赶来,开进戈壁荒滩,拉开了中国镍基地建设的大幕。
  “大家开始对镍的生产建设知之甚少,甚至没有什么概念。”老金川张卫中回忆当年时说。金川工程技术人员和第一批来自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的科研设计人员一道,骑着自行车,背着图纸,跑现场解决设计问题。为早日施工,他们日夜绘图,每天都忙到深夜。“当时所有人都是一个念想——早日产出我们自己的镍!”
  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开拓精神,集体助长和推动了创业工程的迅速前行。
  后来的事实证明,1964年金川组织实施三次露天矿大爆破,创下了诸多矿山采掘行业技术上的第一;1965年二矿区深部富矿体“现身”,创业者依靠科技完成了金川资源储量的连续翻番;1972年,金川组织专家召开第一次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大会,开科技助企之先河,领风气之先。
  短短十几年,偏居一隅的金川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下,依靠自主力量打通了生产流程,打破了国外对镍的垄断,填补了我国镍钴生产工艺技术一项又一项的空白,奠定了中国镍钴工业体系的基础。
  改革开放 依靠联合攻关抓科技创新
  提起金川,广为人知的是“特大型超基性岩型硫化铜镍矿”、“伴生20余种元素”、“矿床大、矿体集中、经济价值高”等常识。
  不过让前辈们记忆犹新的,更是创业之初的艰难经历:矿石埋藏深,矿岩破碎,极难开采;冶炼工艺落后,贵金属大量流失;系统不配套,镍产量徘徊不前……
  1978年,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亲自主持召开金川资源综合利用会议,正式拉开持续十多年的金川科技联合攻关的大幕。专家学者的到来让金川变成一块工程技术研发应用的高地,科技积蓄孕育下的势能迅速转化为势如破竹般的动能。
  “中国瑞典技术合作岩石力学研究”、“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管道自流输送新工艺研究”以及“机械化下向分层水平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成功,提高了金川采矿工艺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之前建设12年完成工程量52%的二矿区,依靠科技攻关仅4年便顺利建成,并于1982年正式投产。
  解决了技术难题,沉睡地下的“金娃娃”重见天日。1983、1984、1985年,三年三大步,年产镍突破2万吨,金川实现首次跨越;起始于1987年历时十年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金川二期工程——的建成投产,使得大量科技成果得以推广应用,金川技术装备水平迅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企业再次实现跨越。
  从金川走出去的充填法、采矿法等工艺技术,早已成为矿业领域活生生的“教科书”。80年代与澳大利亚西部矿业合作建造的金川镍闪速熔炼系统,经过多年技术消化与工艺改进,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已达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紧随闪速炉在金川诞生的世界首座铜合成熔炼炉、世界首座富氧顶吹镍熔炼炉,也正在一次次刷新技改纪录……
  新一轮科技联合攻关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
  温家宝同志曾称赞金川是块金子、金川是中国的一个骄傲。作为中国有色行业领军企业,作为甘肃工业强省排头兵、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中坚力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领头羊,因其整体实力、技术成果及影响力,金川一度成为全国同行及地方企业的典范。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度推进,新一代金川人清醒认识到,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联合攻关的旧有模式已经难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功运作。
  2012年,金川召开第19次科技攻关大会,全面启动新一轮联合攻关,提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金川集团“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企业由成本优势和比较优势向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的转型升级”,“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相关产业为重点,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
  能否顺利开展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否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点而不是拖累包袱,关键取决于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参加金川第19次科技攻关大会的专家达成共识:“唯有技术才能让金川传统产业上档次、上水平,才可以让金川在新领域站稳脚跟、走得更远。”
  重新整合现有内部技术资源,合理借助外部力量,理顺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科技创新模式,尤为关键,迫在眉睫。
  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金川与兰州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建立了新型企校合作关系,与中科院过程所等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解决我国镍钴资源综合利用、高端金属材料研发等的关键技术难题。
  经过反复实践,金川建立了由核心层、紧密层、外围层组成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该体系的支撑和保障下,金川成功开发出羰基镍粉、羰基铁粉、高纯阴极铜等几十种新产品,形成四氧化三钴制备系统集成技术、球形氢氧化亚镍制备技术等核心技术,进入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压延加工、电池材料、太阳能真空镀膜等新业务领域……
  面向未来 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2013年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兰州金川科技园调研考察,充分肯定金川科技创新,强调“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对于金川来说,总书记的指示恰逢其时。2013年,金川科技创新行动接连不断:召开第20次科技攻关大会,院士、专家汇聚金川,围绕传统产业提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建言献策;与军工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同,拟上一批军工方面科研项目……
  金川将发展目标锁定为挺进世界500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经营集团,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志强强调“必须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进一步了解得知,目前金川正在编制“十三五”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和循环经济规划,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产业结构调整等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据集团公司规划发展部一管理人员反映,“这些产业一开始就特别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循环利用,是更高层次的资源综合利用。”
  “传统意义上的金川资源综合利用,一是解决各生产系统之间的匹配问题,二是解决金属回收难题。未来的金川将在更广领域、更长产业链上,依靠科技进步把资源综合利用做得更深、更细、更彻底。”上述管理人员说,“这其实是金川企业精神及其创新文化的延续,它与创业时期的自力更生、改革开放时期的联合攻关、新时期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彼此呼应,一脉相承。”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华铜业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华铜业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华铜业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华铜业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